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3年本)》《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4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陈善慈带领2024级机电一体化专业3班58名学生赴滁州比亚迪工厂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开展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滁州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

活动期间,在弗迪电池厂办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师生们走进工厂的数字展厅,首先了解了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的构成,知道了弗迪电池立足于新能源产业,肩负着“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品牌使命。工作人员介绍,滁州比亚迪工厂是集团重要布局之一,自落地以来发展迅速,在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中占据关键位置。随后,师生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弗迪电池的制造一线检测车间,直观地看到刀片电池的充能试验过程、智能控温控湿系统等高端智能制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了解了刀片电池检测生产过程所需的各项注意事项,深刻感受到比亚迪“技术为王 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过程中工作人员介绍了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全过程。了解到弗迪电池产品主要有三方面功能与市场定位:一是供应新能源汽车制造,为整车提供稳定可靠的动力来源;二是应用于储能领域,有效解决能源存储与调配问题,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三是满足部分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凭借出色的续航能力与安全性能赢得口碑。在销售上,公司不仅与国内多家车企建立长期合作,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出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返校途中,同学们围绕比亚迪的发展历程、技术突破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市场表现,揭示中国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的创新示范与产业引领价值。参加此次实践教学的同学表示,通过实地参观,对滁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了全景式认知,更加坚定了为国家科技进步、产业振兴贡献青春的决心,也为后续思政课程学习注入了来自现实土壤的精神养分,真正实现了小课堂与大课堂的无缝对接,知识习得与价值塑造的同向同行。
此次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思政课堂界限,以实地观摩、亲身体验让理论落地。学生们走出书本知识的局限,在真实产业环境中触摸时代发展脉络,深刻领会国家推动新能源产业战略背后的深意,体悟滁州如何凭借产业集群优势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疾驰奋进。这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形式,更是为培养知行合一、关注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搭建了坚实桥梁,助力学子们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产业振兴的宏伟蓝图之中,让思政教育绽放出别样活力。
作者:陈善慈
复审:张家莉
终审:孔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