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C01 王声林
王声林,男,1958年1月出生,繁昌县荻港镇桃冲街道彩票销售点业主。他帮别人买彩票中了500万元,巨款面前不动心,被人善意地喊作“王孬子”。
2004年5月10日下午2时20分左右,王声林在销售点忙着卖彩票,此时离04053期(七星彩)安徽体彩截止销售还有10分钟。他买了100元的彩票后,突然想起“铁杆彩迷”王春今天没来买,就打电话通知王春。王春正忙着,便嘱咐王声林帮他买了100元彩票。当晚,市体彩中心的一位同志突然打电话给老王,对方告诉他,他的点上中了500万元大奖!老王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让对方再说一遍。在再次确认了中奖号码后,在场所有买了彩票的人都开始查看自己的彩票,老王也打开抽屉,一张张查看,中奖的那张5049952,竟在王春的那一沓之中!他一下蒙了。此时,没有人注意老王,他只要悄悄地做一个小动作,那500万元就能到自己名下……
王声林原是桃冲供销社职工,下岗后经营烟酒批发,赚了一些钱,在桃冲开采了一个小煤矿后,他欠了40多万元的外债。关了煤矿后,他经营起游戏机,直至2001年才开了这家彩票销售点。家里两个孩子,一个在市里打工,一个正在上学,而王春远比自己有钱!不多一会儿,听说老王的点中了500万,王春也急匆匆地赶了过来。老王将写有王春名字的那一沓彩票交给他。王春一边将100元钱交给老王,一边就要查看自己的彩票号码。老王制止住他,意味深长地叫他赶快回家去看……
中国福利彩票中心十分赞赏他的诚信之举,破例为他增设了一台福利彩票销售机。在他生意蒸蒸日上的同时,“王孬子”的诚信也不断被人传颂着。2006年以来,很多媒体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他曾两次做客央视新闻会客厅;2007年,他作为安徽唯一代表出席了全国彩票研讨会;今年,他又担任了奥运火炬手。
全省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C02 叶官山
叶官山,男,194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铜陵县钟鸣镇水龙村农民。这位年近70的农民,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对先烈的崇敬。24年来,他无怨无悔,义务守护烈士墓,被人们誉为“深山守墓人”。
1985年,原金榔乡21位离退休老同志出资修建了烈士墓,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它因坐落在钟鸣镇水龙村铜(陵)南(陵)交界的水龙山麓,故为水龙烈士墓。墓内长眠着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三支队和新四军临江团的在这一带与日寇和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斗争而牺牲的30位先烈。
今年68岁的叶官山,从1985年起,用一个共产党员的质朴情怀,主动义务担当起维护烈士墓的工作,并承诺用毕生精力维护烈士墓、宣传革命先烈的事迹。为了让烈士墓地四季常青,他独自去十公里外的南陵县丫山林场找人要了一些名贵树苗,栽在墓地四周,使烈士墓成为园林式墓园;为保持墓地整洁干净,他隔三差五去墓地割除杂草,清扫枯叶杂物;烈士墓碑上的碑文日久油漆剥落不清,他多次购买油漆请当地老师帮助细心描画,以保持字迹清晰醒目。24年来,每年的清明节,都有很多学生和干部群众来此扫墓,叶官山总是热情接待,早早烧好茶水挑到墓地前免费提供,并向师生们介绍烈士们英勇战斗的故事。每年除夕年夜饭前,叶官山总先到烈士墓祭祀,然后才上自家祖坟祭祀。
现在,叶官山每天的工作很固定,打扫墓碑及周边的落叶和灰尘,保持这里的干净;空余的时间里,他就种树栽花……叶官山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大山里甘做一名守墓人。有人问他:你守护烈士墓图个什么?叶官山对这个问题想过很多遍,也回答过很多遍,他说:我什么也不图,这是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从内心里希望更多的人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好生活来得太不容易了,真的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叶官山这样的“义士”,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才有了更为丰富的载体、更为鲜活的形象。
全省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C03 李云念
李云念,男,1979年2月出生,利辛县新兴汽车出租公司个体司机。他拾金不昧,将价值20多万的款物还给失主,展现了高贵的品质。
李云念家庭并不富裕。妻子下岗在家,5岁的女儿上幼儿园。为了一家人的生活,2006年6月份,他借钱买了一辆车跑起出租。2006年12月29日上午,李云念开着他的红色奇瑞车在利辛县城人民路十字街口附近等客,忽然来了一男两女三人乘车,李云念便按乘客要求把三人送到城北一家饭店。大约十分钟后,当他另载其他乘客时,“这是谁的皮包?”刚上车的乘客举着一个女式黑色皮包问李云念。李云念立刻想到,可能是刚才的乘客落下的。 “咱们打开看看吧。”这位乘客提议。“不行不行,这是人家刚才坐车掉的,我马上给他们送回去。”李云念一边说,一边拿过皮包放在驾驶室前方的工作台上。他把车上的乘客送到目的地后,立即掉转车头直奔那家饭店,路上几次乘客拦车他都没有停。刚到饭店门口,就看到刚才坐车的人正在焦急地打电话,并不停地拦出租车打听情况……李云念赶忙把车停好,将挎包交还失主。看到失而复得的皮包,失主及朋友拉住李云念的手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为表示谢意,失主一再挽留李云念吃饭,李云念推辞说要拉客人,婉言谢绝了。当天下午,当失主举着印有“拾金不昧、道德高尚”的锦旗来到李云念所在的新兴汽车出租公司时,李云念才知道失主包内有现金8万多元、6本存折、银行卡和各种票据,总价值20多万元。失主一再表示感谢,李云念说,“真的没什么,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出租车司机都会这样做。看到这么多钱,如果不还给他们,会一辈子心不安的。”李云念拾金不昧、诚信待客的感人故事,在利辛县城大街小巷悄然传开,家喻户晓,受到社会各界赞誉。
全省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C04 金道泉
金道泉,男,1973年1月出生,无为县金桥羽毛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坚守“承诺是银,践行是金”的人生信条,用诚信赢得客户,赢得尊重,赢得市场。
2005年,“禽流感”发生,全国大量家禽被扑杀,生鹅存量锐减,同时由于国家对禽类产品实行禁运,造成羽毛收购价格大幅上涨。为了降低损失,很多企业停工停产,有的企业甚至与客户取消了合约。金道泉却始终坚持他的人生信条,没有因原材料大幅上涨给公司造成亏损而取消合约,继续保证产品质量供给广大客户。2006年8月份误发两件产品给客户,虽然客户不知晓,但金道泉知道后,积极主动与对方联系,向对方道歉,并坚决收回这两件产品,向对方补偿了由此造成的损失。2008年,由于银根紧缩,市场流动资金紧缺,同行们纷纷想采取降价或以次充好的方法获取资金。面对这一情形,金道泉主动站出来,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大家认识到:只有货真价实,才能赢得信誉,才能赢得顾客;欺骗消费者,就是拆自己的台,砸自己的碗,毁自己的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金道泉的努力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共同应对银根紧缩问题,挽回了“中国羽毛第一村”的形象。
在信贷方面,金道泉严格按照信贷规定,到时间就主动上门还款或结算利息。2005、2006连续两年,公司被中国农业银行无为支行评为“AA”级信用企业,个人被评为“AAA”级诚信客户。在国家纳税方面,更是以身作则,依法交税,不迟交,不少交,纳税总额年年位居该县同行业第一名。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公司先后出资4万多元修建董桥村村级公路,积极救助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吸收下岗职工和残疾人到公司就业。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公司全力筹款,并积极组织职工向地震灾区捐款。
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致富经》栏目曾专题介绍过他的创业历程。
全省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C05 郑重
郑重,男,1980年4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卫尔康竹木制品厂总经理。他恪守诚实守信的为商之道,得到客户的信赖。
今年28岁的郑重,出生于一个徽州竹编工艺世家,诚实厚道是他的本性,他从小就喜欢竹编工艺品。2004年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浙江省安监局。在工作中,结识了许多浙商,凭着待人诚实赢得了别人的信赖。有次在浙江一工艺品公司开展业务时,了解到该公司的竹编产品年产值达到了数亿元,一下子触动了他儿时的梦想。想到黄山市竹资源丰富,竹编历史悠久,传世的竹编产品制作精细,造型别致,美观大方,但竹编企业很少,且规模小,效益低,山区的农民守着满山的竹子受穷,不由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此后他便用心学习、收集创办竹编企业的各种知识和信息。2007年5月,他怀着振兴古徽州竹编工艺、帮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理想,顶着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东凑西借了100万元到竹资源丰富的黄山市市级贫困村二联村创办了自己的竹编工艺厂。
开弓没有回头箭,他顶着创业的艰辛,积极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在企业经营中坚持以客商和消费者满意为宗旨,重合同守信用,严把产品质量关,绝不以次充好,在保持徽州竹编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浙江竹编优点,研究开发新产品。目前企业产品有竹编工艺品类、竹木蜂具类、旅游制品类、竹编工艺装潢等四大类,上百个品种,深受客商和消费者喜爱。收购原材料,价格公道,从不扣斤克两,拖欠货款,深受竹农信赖。关爱职工,及时足额发放工资,保障职工权益,深得员工拥护。由此,树立了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企业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产品畅销国内及日、韩等国际市场,实现年产值300余万元,为当地群众增加务工和出售原材料收入近百万元。同时,他在白手起家艰难创业中积极参与扶贫助学、抗震救灾等公益事业,一年来,累计捐款2万余元,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全省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C06 郭中干
郭中干,男,1966年2月出生,岳西县头陀镇中心学校大枧教学点教师。为了山区孩子的教育,他在深山一守就是24年。
1984年7月,高中毕业的郭中干,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结束学业,当上了一名民师。大凹教学点是他第一个教书的学校。大凹是大枧村最偏僻、最落后的地方,全组十几户人家分居在大山沟。校舍是两间破旧的房屋,教室的一半是厨房,教学条件极为简陋。从家到教学点有15里路,要穿过六道山沟。开学那天,郭中干经过2个小时的翻山越岭,精疲力尽走进校门,望着破烂不堪的校舍,心酸得真想流泪。但看着十几个活泼的山娃子,十几双期盼的眼神,他毅然放下行李,在心里暗暗承诺: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里的面貌。从此,为了这个承诺,他开始了一名山村教师的人生苦旅,在深山一守就是24年。
他先后在离家五公里外的大凹、跃坪、猫尖、大枧等四个教学点工作。这些地方崇山峻岭,没有基本的住宿条件,他必须年复一年每天往返几十里的山间羊肠小道。经常被露水打湿全身,双膝被茅草割得血痕斑斑,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特别严重时要拄着棍子去学校。冬天的冰天雪地里,他无数次跌得鼻青脸肿。有一次,他去找一位缺课的学生,不慎摔倒致小腿骨折,学生和家长找到他时,由于失血和疼痛,他已经昏迷不醒。教学点异常艰苦,他是唯一的教师,集教员、炊事员、护理员“三员”于一身,工作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一个人担任几个年级组成的复式班教学长达24年,他一直有个美好愿望,让村里每一个学生能上学。四年级女生查丽家庭非常困难,两个姐姐都在读书,父母为了减轻负担,不让她上学。郭中干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劝说,承诺在小学期间,为查丽免除杂费和书本费并供应中餐。后来,查丽以总分全镇第二名的成绩升入初中。
20多年来,有许多次调动的机会,其间他也动摇过彷徨过,但是为了当初的承诺,他一次又一次放弃了机会,选择了留下来。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全省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C07 曹助乐
曹助乐,男,1969年6月出生,旌德县绩溪助乐餐馆经理。他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发现顾客不慎遗失的巨款后,打的追50多公里才追上失主。
他原是粮食系统一名工人,下岗后和妻子汪海仙在旌德县城西门路中段,开了一家小饭馆,名叫绩溪助乐餐馆。2004年3月16日中午,一位河南大货车车主在他的小饭馆就餐后,将一个黑色皮包丢在桌边板凳上。待招待好其他顾客,来收拾餐桌上的餐具时,发现这个黑包,他打开一看,厚厚的一沓人民币,使他大吃一惊,连忙叫来妻子一一点数,竟有7万4千余元。此时的曹助乐想到的是河南司机丢失巨款心急如焚的心情。事不宜迟,曹助乐与妻子商量后,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拎起皮包就冲出家门,叫来一部出租车紧急追赶,追赶了50多公里终于在泾县境内赶上了那辆大货车。粗心的司机丢了钱包后竟浑然不知,等曹助乐把钱包交给司机,请他如数清点钱款后,司机激动万分,连忙掏出一叠钱,以表谢意,被曹助乐婉言谢绝。
2007年9月的一天,曹助乐在收拾饭桌时发现一部手机,一想是一位过路客人丢的,就辗转联络,终于和失主联系上,原来是休宁县的一位女士吃完饭后落在店里了。失主拿到手机后要给曹助乐200元钱作为酬谢,立即被谢绝了。曹助乐有个会修水电的专长,这也成了街坊邻居的共享资源。谁家的水管、龙头出了问题,谁家的电路有了小故障,就马上想到了曹助乐,他也随叫随到,从不收一分钱报酬。有时帮孤寡老人修理,还贴上材料。勤劳善良的曹助乐夫妇俩,在旌城开了一个小饭馆,起早贪黑,生活很是艰苦,但他们在巨款面前不动心,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好品格,在山城传为佳话。多年来,曹助乐夫妇俩始终恪守诚实守信的理念,以价廉物惠取信于顾客,实实在在为下岗职工树立了一个典范。
全省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C08 曹晓英
曹晓英,女,1954年11月出生,现为东至县百货金店总经理。她自主创业,奉行“人情商道、天长地久”的经营准则,赢得了市民的口碑。
1998年她因东至县原百货公司改制而下岗,但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从零开始,毅然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创办了池州市首家百货金店。“人无信不立,业无诚不兴”。“真诚”二字,既是曹晓英做人的信条,也是她从商的原则。她十年如一日,坚持诚信经营,创立品牌,争得了市场信任;她恪守“顾客就是上帝,人品就是产品”的服务理念,得到了广大客户的厚爱;她持之以恒地开展“进店让顾客有舒适感,接待让顾客有亲切感,介绍商品给人信任感,购买商品给人真情感,顾客离店有留恋感”等“五感”优质服务,坚决做到“各类金银首饰的美容不清洁不出货,金银首饰任何地方有瑕疵不出货,顾客不满意不出货”,兑现了她对社会的郑重承诺。
她尊重员工,关心员工,鼓励一同下岗的姐妹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先后安排15个姐妹到金店就业。姐妹们谁家有困难,她总是尽力排忧解难,由此与员工建立了亲密融洽的合作关系,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搞好经营的同时,曹晓英以更大的热情关注和参与企业家协会的各项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慈善事业,让社会上更多的困难群众感受到协会的温暖。先后资助20余名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今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她个人向灾区捐款1.4万元。至今,金店已累计向社会捐款20多万元。
全省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C09 游传琴
游传琴,女,196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合肥燃气集团抄表一班班长。工作23年来,她走千家、进万户,把用户当亲人一样倾心服务,她的工作行程大约可以绕地球赤道走3圈。
无论是三伏盛夏,还是数九寒冬,游传琴总是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居民生活小区之内、跋涉在高楼大厦之间。每天背着近10斤的工作包,出入近20个楼梯口,上下楼梯约5000阶,全年往返5000多里路。抄表工作,可谓枯燥单调,上楼、下楼,敲门、抄表、重复地抄记“1、2、3……”等单调的阿拉伯数字,看似简单却容不得任何差错和遗漏。
23年来,游传琴始终信守着“让用户办顺心事用放心气”的服务承诺,实现了见表率、无差错率、无事故率三个100%的骄人业绩,同时还创造了服务工作零投诉、零违纪、零事故的“三零记录”,在平凡的抄表工作中实现了为用户诚实守信的服务。
在长期的抄表工作中,游传琴还用心“总结”着用户的工作性质和生活习惯,按“老、中、青”分成三大类,逐步摸索出一套“一抄、二问、三答、四访”的抄表方法和技巧,并总结创新了“五心”服务法,即:接待用户要热心;解答咨询要耐心;入户抄表要细心;对待用户要诚心;处理问题要公心。以致于只要有难抄的小区,领导首先就会想到让游传琴去“突围”。
23年来,游传琴还将用户当成亲人一样倾心服务,先后与150多位孤老用户结成对子,常年坚持、定期上门,谱写了一曲关爱用户、关注社会的和谐乐章……市八中1栋305室蔡继光老人患病多年,长年卧床不起,其老伴心情烦躁。每次抄完表后,游传琴总是抽点时间坐下来,陪老太太拉家常,在精神上安慰老人。时间久了,老人便不禁计算着游传琴再次登门的日子。游传琴还将家中的电话留给老人,再三叮嘱老人如有什么事,随时给自己打电话,感动得老人逢人便说:“我又多了一位好闺女”。
她先后荣获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全省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C10 魏泽洋
魏泽洋,男,198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灵璧县渔沟镇杏山村人,现为北京健高儿科集团策划专员。他身残志坚,成为当代大学生和残疾人学习的楷模。
魏泽洋因出生时难产导致脑垂体坏死,8岁时,身高就长到了1.2米,但从此以后就再也长不高了。上初二时,父亲工作时摔伤了腿,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欠下了近万元的债务,魏泽洋便靠着捡垃圾、卖报、做小贩挣钱贴补家用,并于2003年成功考上了重庆工商大学。
在大学里,他一边努力学习,一边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大一时,他获得了学校的三等奖学金,国家二等奖学金。身残志坚、品学兼优的魏泽洋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学校的师生,被评为“2004年度重庆工商大学感动人物”。也就在这一年,他被查出患有缺血性骨头坏死,学校为他发起了一场爱心捐助活动,短短一周凑齐了23000元的医药费。在随后的检查治疗中,魏泽洋总共花去了1000多元钱。幸运的是,魏泽洋的病情并没有出现医院所预测的恶化情况。不需要动手术了,学校曾经组织的捐款还剩下22000元。尽管生活艰难,但两年多来,魏泽洋一直靠勤工俭学和奖学金维持学业,两万多捐款,没动用过一分一文。2006年,重病之后的他又将社会捐助给他看病的余款22000元捐赠给了学校,用于帮助那些品学兼优而又更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他的行为再次令人们为之感动,被评为“2006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2007年,魏泽洋应中国红十字会和北京首都儿童健高门诊邀请,前往北京检查治疗。在北京他一边治疗,一边工作,并发起成立了首都身低患者俱乐部,他被推举为首位理事长,对身低患者进行救助。因此,被中国红十字会矮个儿童基金会聘为形象大使。
2005年,他获得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大赛重庆赛区二等奖;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自强不息先进大学生;2007年,被评为直辖十年·新重庆十大感动故事,团中央、中青报“寻访大学生自强之星”入围奖。其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报道5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中国青年报、新华社报道3次,重庆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地方媒体报道数十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