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将邓琳琳凭借稳定卓越的赛场表现,为中国赢得第一个奥运体操女团冠军立下赫赫战功。
磨难,让安徽更坚强。
2008年,安徽文化产业走向了新的征途。
【年度聚焦】胡锦涛两度来皖
三十年,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轮回。
三十年前,英雄的小岗人冒着坐牢的危险摁下红手印,尝试“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三十年后,国家最高领导人胡锦涛来到这个红色村庄,向当地人民郑重承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之前,小岗村已经悄然启动“重走集体合作之路”的新尝试。
几天之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指明新的方向。
对于安徽来说,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内,胡锦涛两次亲临安徽视察,是对安徽人民殷殷的厚望与肯定。改革开放三十年,安徽人民敢为人先,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为全国农村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未来的中国崛起,依然离不开安徽人的努力。
向上,是唯一的选择!
一只美国版的“功夫熊猫”,不经意间闯进了中国。
江湖中,他并不是武功最强的高手,甚至没有学过什么武功。可是,当“灾星”降临人间,却是他站在了最前面。凭借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真诚。
真诚的人,内心会始终保持着一种力量,向上的力量。这是任何挫折、任何灾难都无法摧毁的坚强。
“功夫熊猫”,就这样成为2008年国人心中温暖的感慨。因为这一年,他们同样遭遇了许多无可预期的灾难与考验,而正是凭借始终乐观的激情、追求向上的渴望、永不言弃的努力,像“功夫熊猫”一样,他们最终做到了——
让灾难远去,让幸福永生。
应该说,考验,从这一年的头一个月就开始了,有点不期而至。而且,摩肩接踵,接二连三。
开初,人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大自然的这个“玩笑”。1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安徽省考察工作。前一天,江淮大地,大雪纷飞。新华社记者在报道这一活动时,还用了一个很诗意、很感性的题目,“瑞雪江淮话发展”。
谁都没有料想到,这场大雪最终竟变成了灾难。据气象部门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这次降雪持续时间为1954年以来最长,降雪量为1984年以来最大,截至1月28日,造成直接损失1602亿元,受灾人口5965万,而且随着各地最新材料的上报,这个数据还在不断翻新。
与雪灾灾情数据的不断翻新相比,另一个数据的不断翻新,更让人揪心。3月27日,阜阳市第一例手足口病患儿死亡。卫生部派出的首批流行病学、临床、检验专家4月16日抵达阜阳,至4月23日,最终确定该病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所致。
尽管卫生部门一再宣称,这并不是什么“凶猛可怕”的新型疾病,而是可防、可治、可控的传染病。但面对一直攀升的病患数据,还有四处传播的死亡消息,人们还是情不自禁想起了5年前的“非典之疫”。
历史何其惊人的相似!但这一次,刘晓琳的出现人们心存安慰。3月28日下午5点,阜阳市人民医院质控办主任、儿科主任医师刘晓琳像往常一样走进病房值夜班,这时,重症监护室里已同时住进两个小孩,病情一模一样,呼吸困难、吐粉红色痰,而且很快就不治而亡。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病例,激起了刘晓琳的职业警觉。
抢救结束后的凌晨时分,刘晓琳第一时间向医院领导报告了这两个病例。这为后来安徽乃至全国积极防控手足口病赢得了主动。刘晓琳因此被外界称之为“阜阳的钟南山”。面对这样的称呼,刘晓琳报之的只是淡淡一笑。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其实她还是4年前阜阳“大头娃娃”的最早举报者。
风云三十年
2008:向上的力量
灾难面前,最坚强的力量,正是这种大公无私的爱。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对于这一点,在经历过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人们,可能会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那几乎是一场不可言说的灾难。顷刻之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悄然陨落,一张张曾经的笑脸写满伤痛。但灾难面前,人们呈现出的并不仅仅是悲伤,是泪水,还有抗争,有温暖,和团结一致的力量。
四川灾情发生后,江淮儿女迅速行动,用真诚的爱为“多难兴邦”这句古话作出了美丽的诠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1日15时,全省共接收向四川灾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9.01亿元。一笔笔善款,一颗颗爱心,将安徽与四川紧紧关联在了一起。
许多年之后,人们或许都不会忘记,大国总理温家宝那倔强的眼神:“如果说,从这场灾害中我们得到了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永远面向光明的未来。正如太阳总会出来一样,未来永远是光明的!”
改革的征程永远需要“面向光明的未来”,即便道路漫漫,即便坎坷泥泞,却必须始终保持向前的脚步、向上的身姿。
这一年,作为文化大省的安徽踏上了文化产业的新“征程”。文化产业,是安徽人酝酿了多年的一个梦想,如今终于逐渐走向了强盛。
早在2002年,省委、省政府就响应十六大的号召,宣告成立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领导小组,并于当年组建了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年,省政府制定并印发“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正式确立把文化产业作为未来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并将之纳入“861”行动计划。这一年,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宣告成立。2004年,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领导小组更名为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首次将文化产业发展数据纳入省统计项目。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2005年的时候,安徽的文化产业拥有了具有实质性的动作。这一年的7月,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将合肥、淮北、芜湖、安庆、黄山5个市及新安晚报社和省直艺术表演团体作为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首批试点市和试点单位。同年,全国首个企业性质的安徽出版集团正式挂牌运营,整合省出版局原属的11个事业单位和3个印刷企业,坚持做强主业、多元经营、向外拓展,形成了图书出版、外经贸、医药三大经营主线,为安徽文化产业的崛起填充了强劲的动力。
2006年8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明确九大措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时隔一月,省委、省政府又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2006年10月召开的省第八次党代会,正式吹响了“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号角。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5—2007年3年间,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幅303%,高于全省GDP增长15个百分点,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快速起跳,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站在2008年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文化产业的目光愈加长远、深邃,洞穿以往有限的区域性发展理念,开始积极寻求全国化、全球化的市场空间与发展平台。
到了2008年,在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安徽的精彩注定层出不穷。9月16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以新安晚报社的广告、发行等经营性资产,整合报业集团印务中心资产,引进南非MIH集团资金,组建中外合作新安传媒有限公司。这是安徽媒体首次引进境外资本项目,也是目前全国首家经国家批准的党报集团中外合作项目,具有标志性的意义。9月1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核准安徽出版集团,以其出版、印刷等文化传媒类资产参与认购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发行的股票。这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主业真正意义上整体上市第一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新突破和新创举。安徽的文化产业,正在走向新的飞跃。
在这一年,实现标志性飞跃的,还有一个16岁的阜阳小姑娘——邓琳琳。
8月13日,在北京奥运会上,安徽小将邓琳琳凭借稳定卓越的赛场表现,为中国赢得第一个奥运体操女团冠军立下赫赫战功,这也是安徽选手继许海峰之后实现的新的历史性突破。
24年的等待,终于重现辉煌。其实,直到本届奥运会体操女子团体资格赛之前,包括体操界内部都有不少人对于邓琳琳“搭乘末班车”入选奥运军团名单感到意外,甚至质疑,因为在此之前,她几乎没有参加过什么国际性大赛,更没有太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显赫战绩。
意外,却并不仅仅只是意外。站在赛场上,个头只有一米三七的邓琳琳显得那么不起眼,然而她的出场就让所有的人大吃了一惊:决赛中,在中国女子体操领军人物程菲意外失误的情况下,小姑娘临危不乱,沉着冷静,最终一个稳稳地落地,继续着中国队的辉煌。决赛一共4个项目,邓琳琳一人三度出场,没有出现一次重大失误,成为女团决赛夺冠功臣之一。
邓琳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成功的希望其实就孕育在我们每一天踏实而坚定的脚步中。未来的路,漫漫长远,阳光总在风雨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应该成为每一个人永远的座右铭。
向上,是永恒的追求。变化,是永远的旋律。
30年前,18位勇敢的农民正是在这里摁下鲜红的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千百万个乡村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后,小岗人再次走到一个艰难抉择的十字路口。整合土地、走集体之路,重新摆在他们的面前。
当年摁手印的领头人之一严宏昌,如今已经虚岁六十。他说,他永远忘不了30年前的那个冬天,在分田单干的黄金时期,一家人起早贪黑一年就成了万元户,“1989年,我家花了10万块钱盖了这个大瓦房。”后来就不行了,小岗走慢了。种地赚不到几个钱,顶多落点口粮,如今全村的青年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去了,像其他的村落一样。
“分田到户”还能一直沿袭下去吗?多少年后,很多小岗人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在一次村民会议上,村里拿出一个方案:以每年每亩500元的价格,将农民的土地反租过来,统一平整,对外招租。引进资金和项目后,办起厂子,村里人可以进厂打工,获得额外收入。据说,“至少80%的人同意这个方案”。
“纪念改革最好的方式就是继续深化改革。”从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支部书记的“城里人”沈浩说,现在是小岗发展历史上的最好时候,小岗人有条件有信心通过集体合作之路,让腰包鼓起来。
小岗村将再次面临历史的考验。同时,这也是中国千百万个和小岗村一样没有多少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广大农村必须正视的问题,没有退路。
小岗人心头的疑惑与担忧,因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到来而完全释然。9月30日,就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胡锦涛驱车赶往“红色村庄”小岗,深入田间地头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这距离他年初冒雪到安徽视察不过8个月的时间。
坐在村民关友江家的大院里,胡锦涛最为关心的依然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等核心问题。对于小岗人一直担心的土地政策问题,胡锦涛坚定而明确地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于小岗人的土地流转尝试,他表示,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改革开放三十年,让广大群众更多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党和政府一直牵挂的民生大事:中央对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高度重视,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丰富,把村庄环境搞整洁,使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这显然是一次极具象征意义的考察活动。一个多星期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正式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确立新的纲领性文件。
历史,再一次选择了安徽。安徽的经验与努力,将再次被放大到全国。
转眼之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
无论是成功后的喜悦,还是受灾后的悲伤,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个国家正在逐步走向强盛,这个民族已经愈加变得成熟。“大国崛起”,已不只是一种痴人说梦般的幻想,而成为每一个角落里、每一个人心上最迫切的音符。
下一站,安徽将走向何方?
面对这样的问题,或许我们并不需要急于去寻求答案。毕竟,答案其实就在我们的脚步下,就在我们的努力中。那笑容,永远应该写在脸上。
这个时候,或许我们只需要静静地去品味30年改革开放给我们留下的丰富遗产,无论成败,都是财富。而内心深处,永远不要忘记那一句铿锵的呐喊——
未来永远是光明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