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 正文

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作者:冯研     发布时间:2020-05-06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关闭】

    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成长起来的。一方面,她们获得了比前几辈大学生丰富得多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保障,接受了比前几辈大学生优越得多的中、小学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特殊的爱,使他们成为家庭的“皇帝”、“公主”,缺乏生活经验,缺乏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的认识,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并且容易将生活想象的过于完美化,一旦遇到一点挫折,便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导致情绪恶化或厌世。因此,增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非常必要,而且重要。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综合素质在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指个人在某种动机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挫折既具有消极作用,又具有积极作用。从消极的方面来讲,挫折可以导致人的消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影响受挫者的身心健康。从积极的方面来讲,挫折能给人以教益,给人启迪,也能磨炼人的意志,激励人奋发向上,使人更加成熟、坚强。预防挫折是大学生开展心理疏导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积极做好预防引导工作,避免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使他们健康顺利地成长,是我们每位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尽的责任。

 

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在导致挫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

    第一,大学生的能力与经验。大学生的能力决定了他(或她)是否能胜任某项工作。该行为的相关经验也影响他(或她)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在缺乏能力与经验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挫折感。第二,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目标期望。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越低、目标期望越低,遭到挫折的可能性越小。而自我评价越高、目标期望脱离实际,满足自己要求的机会便越小,遭到挫折的可能性就越大。

    建议大学生们从以下四方面对挫折心理做出调整:

    首先认识到挫折存在有它的普遍性与必然性。挫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任何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其次是认识到挫折存在有它的双重性。挫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认识到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坚强、成熟起来,并因此而增长知识和才干,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再次是认识到挫折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大度、乐观、正确地评价自我和社会个体对挫折的承受力,往往与其人生价值观和处世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乐观向上、性格开朗的人,比一个患得患失、郁郁寡欢的人,更具有挫折化解能力。只要学会容忍挫折,心怀坦荡,情绪乐观,满怀信心,最终还是能够战胜挫折的。

 

建议:

我们要对大学生心理疾病进行危机干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心理咨询老师与辅导员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抗挫折教育中来,从而建立完善的防范机制。总之,只有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自信心、意志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地增强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从而避免学生挫折感的产生,使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

地址:安徽滁州市丰乐大道2188号综合楼7楼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854651 3854652

  • CZZY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