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建筑工程学院“党建+专业”融合系列党课第六讲在建筑实训馆成功举办。本次党课以《“砼”心筑梦:党员教师在建筑结构安全中的技术把关与信仰传承》为主题,由学院党员教师、实训中心主任李玉荣主讲,学院师生党员、2025级工程造价专业新生及入党积极分子代表100余人参加学习。活动通过“理论讲解+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互动研讨”的形式,将建筑结构安全专业知识与党员责任担当深度融合,为师生带来一堂“有泥土味、有技术含量、有信仰力量”的生动党课。
实训馆里开讲:从“混凝土”到“信仰”的专业对话

党课伊始,李玉荣以“砼”字破题:“‘砼’是混凝土的学名,也是建筑结构的‘肌肉与骨骼’。一栋楼的抗震能力、使用寿命,关键取决于结构设计是否科学、材料配比是否精准、施工操作是否规范——而这些环节的‘最后一关’,往往由党员技术人员把关。”他强调,党员教师不仅是技术标准的执行者,更是安全底线的守护者,用专业能力与党性修养共同筑牢建筑安全的“红色防线”。
现场教学:在钢筋水泥间感悟“技术+党性”的双重标准
为让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李玉荣指着学生已经完成绑扎的钢筋骨架说:“大家看,这根主筋的间距是15厘米,规范要求误差不超过±5毫米——多1毫米可能导致受力不均,少1毫米可能引发节点开裂。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养护温度20℃±2℃、湿度95%以上’?因为一个小小的环境偏差,可能导致检测数据失真,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结构判断。”李玉荣强调,宁可进度慢一点,也要守住安全关。”“去年我带学生实训时,有位同学觉得‘少绑两根铁丝没关系’,我当场带他到实训馆的‘案例墙’前——那里贴着某工地因钢筋漏绑导致楼板坍塌的新闻报道。我对他说:‘你省下的每一分钟,都可能变成未来住户的惊恐;你放松的每一道工序,都可能变成别人的灾难。”他进一步总结:“党员的责任,就是在专业学习中带头严守技术标准,在团队中传递‘安全第一’的信仰——这既是党性要求,也是土木人的良心。”

总结升华:以“砼”心凝聚建工力量
“今天的党课,没有空洞的理论,只有钢筋水泥间的信仰对话;没有抽象的党性,只有实训台上的责任担当。”25级姜慧茹同学表示,“李玉荣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党建与专业的融合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根钢筋的绑扎里’‘每一组数据的检测里’‘每一次隐患的排查里’。未来,我们将以‘砼’心为基,以专业为笔,以信仰为墨,共同书写新时代建工人的责任答卷!”
供稿:李玉荣
作者:孙小博
初审:吴超伟
复审:程毓
终审: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