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商学院:“寻乡乐游游”实践队赴明光市苏巷镇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作者:商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5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寻乡乐游游”实践队于2025年6月28日至7月1日深入明光市苏巷镇开展以“乡村数字文旅升级路径探索”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在3名教师带领下,5名跨专业学生对当地文旅业发展展开专项调研,并运用数字化手段积极助力当地乡村文旅升级。


政校共谋:需求对接精准落子

实践队抵镇当日,苏巷镇镇长黄亚、共青团明光市委书记李志强及镇党委组织委员樊欣热情迎接师生,并聚焦乡村文旅发展痛点展开座谈。黄镇长现场勉励同学们:“期待同学们用创意点燃苏巷名片,帮老乡们把‘好风景’变成‘好前景’。”

会后,两位领导亲自带领实践队赴“大井眼”天然泉饮用水有限公司考察,为数字赋能方案精准锚定坐标。

古井新生:一滴水的文化长征

实践队成员抵达苏巷镇戴巷村大庄组的“大井眼”饮用水公司,该水源早在清朝年间便被大庄人发现,不仅解决了周边村庄的农业灌溉问题,更哺育了历代村民。实践队在深入挖掘“大井眼”的历史底蕴后,结合企业产品定位,实地拍摄宣传短视频,以新媒体形式生动讲述“从历史井眼到健康甘泉”的品牌故事,旨在提升品牌辨识度与情感黏性。同时,团队发现当前物流环节的高发货起订量仍构成销售门槛,对此李书记强调:“未来还需想办法突破地域运输限制,让承载历史记忆的"生命之水"更顺畅地流淌至千家万户。”

武侠秘境:剧本杀唤醒江湖梦

实践队深入金庸笔下胡青牛隐居的蝴蝶谷秘境——女山湖畔的芦苇丛中,成群彩蝶翩跹如跃动的水墨长卷;队员们驻足明光苏堤,运用无人机航拍全景捕捉湖光与蝶影交织的生态奇观,并同步聚焦蝴蝶谷规划中的青牛医馆建设现场,拍摄视频为未来文旅项目预热造势。并紧扣蝴蝶谷整体规划,深度提炼小说中胡青牛“悬壶济世、亦正亦邪”的特质,设计出“蝶谷医仙”IP形象及系列周边,将武侠符号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文旅载体。而更令人期待的是,苏巷镇党委副书记李鑫鹏透露:青牛医馆将以《倚天屠龙记》中“六大派求医蝴蝶谷”为设计背景,未来游客可换装扮演六大派弟子,在医馆展开阵营对抗式剧本杀,在虚实交织的江湖叙事中圆一场“侠客梦”。

葡萄藤下:返乡大姐的共富经

在抹山乐葡萄种植基地,实践队聆听了负责人李大姐因乡愁与家庭责任毅然辞去城里工作返乡创业的动人故事;如今她的葡萄园已发展为118亩规模化基地,建成88座数字化智能大棚,精心培育“阳光玫瑰”,“夏黑”和“郁金香”等优质品种——这些晶莹饱满的果实不仅远销各地连锁超市,更依托开放式大棚吸引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实现“种植+旅游”双轨增收。更可贵的是,园内常年吸纳2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采摘高峰期更能创造约100个临时岗位,有效盘活周边闲余劳动力。为传播这份带富乡邻的振兴实践,实践队深入田间参与葡萄套袋劳作,运用无人机航拍连片数字化智能大棚的壮阔园景,并以场景化叙事拍摄宣传视频助力农旅引流。

田园密码:解码戴巷数字文旅新章

在数字文旅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精准把握乡村文旅现状与需求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前提。实践队通过问卷发放、游客聚集区实地走访及乡村经营商深度访谈等方式,聚焦苏巷镇戴巷村文旅发展现状与数字服务需求,形成涵盖游客行为偏好、业态痛点及数字化升级方向的核心数据库,为后续精准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与需求画像。

青春答卷:技术带着泥土芬芳

在活动结束验收成果时,实践队队员们以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乡土情怀,赢得了苏巷镇政府的高度赞誉,并获得官方感谢信。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师生们四天三夜攻坚的至高认可,更是对我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写照。

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为实践队提供了一个深耕基层、施展才华的宝贵实践机会。师生们通过数字化创新举措,为苏巷镇戴巷村文旅产业注入新思路、新动能。不仅让青年学子在火热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勇担奉献,更以青春智慧为乡村振兴画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供稿:朱芡芡

初审:王福盛

复审:程震

终审: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