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92课:庞参不忘“置水之情”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3-11-20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刘备三顾茅庐和黄石公三试张良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类似还有东汉名士任棠三试庞参的故事,庞参果真是有抱负有智慧有情怀之人,他从一丛薤、一盆清水、一个怀抱中的小儿,领悟出任棠的深意,在为政中敢于“拔薤”除豪强,他爱民力守廉洁,牢记“置水之情”,成为一代廉吏,在史书中留下印记。

庞参(?--136),字仲达,河南缑氏人,东汉名臣。他在年轻时就名重乡里,史书载"文武昭备,智略弘远,既有义勇之节,兼以博雅深谋之姿"。根据汉代实行的举孝廉制度,他作为孝廉被河南尹庞奋向朝廷推举,先被委任为左校令,后官拜汉阳太守。在汉代太守的地位很高,是可以平调任九卿的大官,俸禄也和九卿一样食二千石。他为政清明,抑强助弱,深得民心。元初元年(114)迁护羌校尉,招附安抚了羌部,为当地百姓赢得了和平生活。永建四年(129)入为鸿胪,并官至太尉、录尚书事。因遭他人陷害一度免官。阳嘉四年(135)复为太尉,次年病逝。

庞参在当汉阳太守时,当地有个叫任棠的奇人,学识渊博节操高尚行为奇特,他无意于功名利禄,甘愿长年隐居,以教学授徒为生。当时很多人往往先是为自己制造名声,等形成影响后伺机谋求一官半职,任棠却迥异于常人,庞参到任后带着主簿等恭恭敬敬去他家拜访,想顺便请教治理地方的良策。

这段拜访故事很有趣,《后汉书·庞参传》记载:"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到了后庞参毕恭毕敬地多次问话,但任棠就是忍住气,不予回应,只把一大钵薤(xie)、一盂清水放在户屏之前,自己抱着孙子伏在户下。主簿觉得任棠如此待客太傲慢,在庞参耳边说他坏话。庞参想了一下他的用意,过了好久说:"任棠是想告诉太守,水,是想我清白啊。拔一大钵薤,想我打击豪强啊。抱儿当户,是让我开门抚恤、扶弱济贫啊。"于是叹息而回。庞参在职时,果然能抑强助弱,用惠政赢得民心。

庞参在拜为左校令时一度犯了法关进了若卢狱,永初元年(107),凉州先零钟羌人反叛,朝廷派车骑将军邓骘讨伐他们。庞参在狱中让儿子上书,请求暂罢兵戎,休徭役,使男得耕种,女得织纴,以蓄精锐,乘羌不备而攻之。邓太后采纳了他的话,立即提拔庞参为谒者,命使他向西督三辅诸军屯,而召邓骘回来。

元初元年(114),庞参由汉阳太守升迁为护羌校尉。此时诸羌多有叛乱,通往河西的交通道路也因此断绝。庞参虽手握兵权,但他未用一兵一卒,而以治本之策安抚诸羌之伤,化解诸羌之恨,并施恩德于羌族百姓,终使反羌归服,从而确保了边疆的安宁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庞参后来多次被中伤,生病在家,正直的大臣段恭看不下去了,上疏说了公道话“臣看到道路行人,农夫织妇,都说'太尉庞参,谒忠尽节,徒因直道不能做违心之事,孤立在群邪之中,自处被中伤之地。'……国因贤臣而化君因忠臣而安。今天下都高兴陛下有这种忠贤之臣,愿卒宠任,以安天下。"朝廷才派小黄门探望庞参的病,派太医送羊酒。庞参因妻子牵连入牢后,洛阳吏人守在皇宫门口要求代其领罪的,每天有几千上万人,最后朝廷下诏书免刑。

王子曰:任棠能用三个做法暗示庞参,做法奇特,庞参是有大智慧的人,自身也有着执政为民理念,故而能参透三个暗示。这次拜访留下了“置水之情“和”庞参拔薤“的典故。“置水之情”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拔薤已观贤守政,摘蔬聊慰故人心。"苏轼引用"拔薤“典故来歌颂那些能铲除豪强暴族除暴安良的官吏。后世对官员的期望和褒奖往往使用“清如水明如镜“的话语,和这也是有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