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13课:持廉为官、醒心著文的曾巩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2-04-11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王子在第71课里记录了北宋赵抃的救灾担当,而能够知晓赵抃事迹,有赖于文学家曾巩所写的《越州赵公救灾记》。提到曾巩,大家脑海中可能自然而然浮现出“唐宋八大家”的印象,曾巩的贡献不止于文学成就,他的仕途生涯辗转多地,政声卓著,爱民、清廉、勤政、善政是他的标签。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是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他出身于儒学世家,少聪慧能文,名显于当世,但在科举上并不顺遂。直到39岁时,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高中登进士,这年的会试主考官是欧阳修。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给世人的首要印象是突出的文学成就,事实上,在文学光环之下,曾巩也是一名能干的廉吏。他的仕途生涯遍及浙江、山东、江西、福建、安徽、河北等地,在打击豪强、抵制兼并、兴修水利、减赋救灾上均取得卓著成效,政声远播。

越州减赋:熙宁二年(1069年),曾巩出任越州(今浙江绍兴市)通判,当时越州已形成旧习,即从酒场征收赋税上交官府。曾有一段时间,酒场征收的钱不够官府开支,州上便将不足部分分摊到老百姓身上征收,起初确定了以七年为期到期停止摊派,可期限已到,官府却“责赋如初”,丝毫没有停征的迹象,老百姓怨声载道。曾巩了解情况后,马上停止了这笔赋税的征收。

福州治寺:熙宁十年(1077年),曾巩任职福州。北宋初年崇尚佛道,僧徒从宋初的六万多人增到真宗时的四十万,福州就有僧徒近万人,这样一个庞大的不劳而获群体必然加重人民负担。曾巩到福州后,果断地废除二座佛寺,并且禁止妇女去寺舍。由于佛寺有田庄,办佛事收入很丰厚,僧人都争着当寺主,为此甚至私下向曾巩“进贡”以图买通关节,曾巩把送来的钱财都一一退回去,他令各寺自己推举寺主,并将推选出来的僧人按次序登记造册报到州府,然后依次充任。在福州任上,曾巩还提出当官不能与民争利,当时官府的蔬菜大量上市,扰乱了市场,导致菜价越来越低,以种菜为业的菜农卖不掉菜,收入大减。曾巩立刻取消朝廷还拨的“职田”(权属国家的固定田产),保障了菜农的利益。

洪州抗疫:在任福州知州前,为就近照顾年近九十的老母,曾巩多次向朝廷请求调任洪州(南昌)知州并获批,任职之初,恰逢江西瘟疫流行并呈蔓延之势。曾巩迅速命令各县储备防疫药物,以备万一,并腾出州府的官舍作为临时收容所,给染病的士兵以及无力自养的百姓居住,不但给他们治病,还提供饮食和衣被,使之不至于受灾又挨饿受冻。他派人随时记录疫情,把染病和没染病者均登记造册,及时汇总,然后调拨资金,按轻重缓急,依次有序地分发救济款。曾巩这一整套具有示范效应的救灾方法,起到既救急又济贫的效果。

明州倡廉:清代的徐兆昺在《四明谈助》中称曾巩“其为政务省民疾苦,尝曰‘为人害者不去则居人不宁’”,反映了曾巩善恶分明、刚正务实的品质。曾巩在明州(宁波)任职总共只有4个多月,却做了几件颇有影响力的事情。一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明州城墙的修缮;二是组织百姓对广德湖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兴修和整治水利。另一件事情则体现出曾巩的清廉本色。北宋时期的明州,已是重要的外贸城市,主要贸易国家为日本和高丽。高丽使者和商人来明州时经常会向知州、通判等地方长官赠送一些价格昂贵的人参等土特产,当时朝廷规定,地方长官是可以接受外国使者和商人赠送的礼物的。曾巩到明州得知这一习俗后,专门对明州官员前几年的受礼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到高丽使者或商人每次来明州时都要送给地方官员价值在100贯以上的物品,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对此,曾巩认为州官私自收取外国使节和商人赠送的贵重物品,是不廉洁的行为,应当坚决予以制止。于是,他向朝廷上奏了《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请求皇帝修改有关受礼规定,对高丽使者或商人赠送给地方长官的礼物,一律诏旨退还。并申述了自己的本意是为了皇帝“以德怀远人”,而并非博取廉洁之名。可这个上疏没得到朝廷的重视。

王子曰:苏轼称:“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从曾巩历任各地的作为来看,他是无愧于这个评价的。值得一提的是,曾巩曾留连滁州二十天,拜访赏识他的欧阳修欧公,并留下了《醒心亭记》等诗文,这是对滁州历史文化珍贵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