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08课 西门豹辞官的悲哀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2-03-08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已流传千古妇孺皆知,他上任后破解了“河伯娶妇”的困扰,为老百姓解除了祸患,他治水修河,兴盛了农业生产,让人民丰产增收。不过他留下的二次为官并愤而辞官的故事不太为人熟知,而他辞官的缘由里饱含着廉洁正直人士对当时腐烂政治环境的悲哀和愤懑。

西门豹(生卒年不详),是战国时期魏国(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治水名人。他在魏文侯时被任命为邺令。到任邺城 (今河北临漳县一带)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荒废而大感刺激,于是下决心改变面貌,一上任就召开群众座谈会了解情况,得知当时邺郡年年遭水患无人解决,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鼓捣“河伯娶妇”的勾当危害一方,百姓生活困苦。西门豹借当年“河伯娶妻”的机会,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劣绅,现场教育了百姓,随即颁布律令,禁止巫风,原先害怕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情,带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他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西门豹在治理上注重"诚信于民",史记"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这样大的功绩应该是大受魏文侯赏识吧,可是不然,且看西门豹辞官的故事。

传说西门豹初任邺令时,终日勤勉,为官清廉,疾恶如仇,刚正不阿,深得民心。不过他对魏文侯的左右亲信却疏于巴结讨好,故引得这伙人怀恨在心,勾结起来故意在魏文侯耳边说了西门豹的许多坏话。年底,西门豹来向魏文侯作述职报告后,政绩突出的他本应受嘉奖,却不想被收去了官印,把邺令的官给弄丢了。   

西门豹是个聪明人,他心里已然明白自己被罢官的原因,便去向魏文侯请求说:“过去的一年里,我缺乏做官的经验,现在我已经开窍了,请允许我再干一年,如治理不当,甘愿受死。”魏文侯就答应了西门豹,又重新任命了他。   

西门豹回到任所后,和以前变了个人,他开始疏于政事,对魏文侯的左右却极力巴结,里面详情就不叙述了。又一年过去了,他照例去述职,虽然他明白自己的政绩比上年大为下降,可魏文侯却对他不吝称赞,还给了丰厚的犒赏。此时,西门豹对魏文侯正色说:“去年我为您和百姓为官有政绩,您却收缴了我的官印。如今我因为注重亲近您的左右,故而印象好,您就对我大加礼遇,可我实际功劳大不如过去。这种赏罚不明的官我不想再做下去了。”说完,西门豹把官印还给魏文便走。魏文侯省悟过来,连忙对西门豹表示歉意说:“过去我对你不了解,有偏见。今天我对你加深了认识,希望你继续做官,为国效力。

这传说中的西门豹辞官的故事虽然结局尚好,但是这里隐含着廉洁正直官员的悲哀啊,西门豹远离魏文侯,受命去治邺,他自觉坚守职责,任劳任怨,一心为民,敢于碰硬,可是功劳却难于上达天听,因奸人的暗害而窝窝囊囊地被罢官。后一年,他昧于良心疏于政务,被迫试验和运作起自己所看不起的钻营之术,可恰恰靠这“诗外功夫”赢得了魏文侯的嘉奖,这和他让巫婆下河去河伯处的场景一样,是一场希区柯克式的剧情转换,异常具有戏剧性,但却是个笑中含泪的悲喜剧。这说明,在先秦时期,我国的朝廷之上就盛行不正之风,对官员的考核和评价的指挥棒出现了严重扭曲,正直的人,遇上心术不正的上级,受压制,被误解,人妖颠倒、是非不分,也迫使在中国文化中出现了研究官场钻营之术的所谓“厚黑学”的产生,这个“厚黑学”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科学”,非但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反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是在新时代要抛弃和唾弃的“文化”垃圾。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后主刘禅要亲君子,远小人,也是他在看透中国宫廷历史之后所发的肺腑之言啊。

现在进入新时代,总体来说,干部只要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组织上都会看在眼里,不需要刻意去把精力和智慧放在钻营奉承上。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要向上海干部学习“不粘人”的特质。我们要警惕那些“粘人”的干部,对“不粘人”的干部不忽视不漠视,细细端详,“打铁人”式的好干部就在其中,需要组织认真发现。希望不再听到西门豹辞官式的悲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