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07课:刚直的汲黯
作者: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2022-02-28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关闭】

王子曰:在朝中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也因多次触犯皇帝尊严,故而止步官场,眼看着下属纷纷超越自己,发出了后来居上的抱怨。同样是因为直言,曾被罢官,而落下个门可罗雀的境地,这就是西汉直臣汲黯,耿直而廉洁,在中国历史上,一人留下两个著名成语,这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的特殊贡献。


汲黯(?—前112),西汉名臣。字长孺,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人。汉景帝时因为其父亲的推荐担任了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出京做官为东海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汲黯在司马迁的眼中是这样的“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任气节,内行修絜,好直谏。”班固评价“张释之之守法,冯唐之论将,汲黯之正直,郑当时之推士,不如是,亦何以成名哉!”

有一次,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人家,汉武帝派汲黯去视察。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汉武帝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

汲黯为人耿直,多次冒死犯颜,廷争无惧,对皇帝也不留情面,好几次让汉武帝在群臣面前尴尬难堪。少年天子汉武帝,曾“居床侧”招见大将军,不戴皇冠接待丞相,这都是违背礼制的举动,但他从不敢在汲黯面前这样随便。一次,武帝在帐中便服而坐,见汲黯来,急忙整衣正冠,方出相见。虽然汉武帝刘彻也曾称其为"社稷之臣"。但因为汲黯这暴脾气的性格,造成一生谪升无常。

《史记·汲郑列传》记载,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汉武帝当即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同僚都替汲黯担心,纷纷劝他自爱保身。汲黯却慨然说:“天子设文武百官,置辅佐相臣,不是为了让他们辅弼圣上,匡正天下,难道是让他们整日为迎合主子,极尽谄媚奉承,陷主于不义么?再说,既在其位,纵爱身也不能玩忽朝廷呀!”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

在汲黯任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这两人象坐直升飞机一样,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当上了御史大夫,可汲黯还原地不动。有一天,汲黯忍不住了,对汉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转脸对臣下们说: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汲黯名声在外,连藩王都怕他,淮南王刘安曾阴谋反叛,但畏惧汲黯,说:“汲黯爱直言相谏,固守志节而宁愿为正义捐躯,很难用不正当的事情诱惑他。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就像揭掉盖东西的蒙布或者把快落的树叶震掉那么容易了。”

平素不管同僚下属也无顾皇亲国戚,凡见有误国害人的行为,汲黯从不姑息留情。对太后的弟弟丞相田蚡,对皇后的弟弟大将军卫青,朝臣都纷纷下拜,而汲黯仅一揖了之。汲黯在朝,常常当着武帝的面,斥责公孙弘、张汤"怀诈饰智,惑君乱国"的罪行。这二人恨之入骨,又怕得要死,几次欲陷害他死罪,然而汲黯恪尽职守,官事正清,无懈可击,后终借小错将其降罪免职。汲黯愤然回到家乡濮阳隐居,读书耕田。早上他打扫庭院。中午打开大门,总见门前许多麻雀在寻觅食物,在那里嬉戏跳跃。他感慨地说:“从前我当官,宾客盈门,现在不当官,我可以张网捉鸟了。”从此留下了“门可罗雀”的成语。

后来,汉改货币五铢钱,民间各地私仿铸者甚多,楚地尤甚。无人能制止。汉武帝又想起老臣汲黯,诏汲黯任淮阳太守。汲黯不愿意赴任,武帝夸赞他说“以卿之重望,可卧而治之!”无奈,汲黯“尊命赴任”。不久,淮阳果然大治,楚地私铸五铢钱之风很快敛迹。汲黯在淮阳任职十年,政事不废。汲黯病卒于任中,归葬濮阳。淮阳人民为怀念他的德政,在城内建"卧治阁",并修衣冠冢以祭祀。

王子曰:“后来居上”原来寓意着直臣升职难的悲哀,现在成了新人辈出的褒义词,语义已经和当初大不相同了。“门可罗雀”原来反映了世态炎凉,在现在如果家门口门可罗雀反倒是官员的幸事了,如果大家有事都不去“踏破门槛”“托人找门路”,说明社会政治生态有了很好的转型,希望更多的官员家门口“门可罗雀”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