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之窗 >> 正文
职业教育在怎样背离自己的初心?

作者:科研处转载     发布时间:2019-01-17     信息来源:科研处      阅读次数: 【关闭】

(张健 聚焦职教)

初心,这个词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引述而“火”了。他说“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被评为2017年年度最热词。至今热度不减。

初心是人做某事最早的初衷、最初的原因或最想实现的愿望。从哲学层面看,初心是人追求存在价值的本真之心、本己之愿、本我之志。但现实往往是“初心很丰满,结局很骨感”。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做职业教育的人最初上路都有宏愿美意,希望能逐梦而行,方得始终。但往往却被结局打脸、不甚美妙甚或落差很大。这正应了《诗经》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判断。可见背离初心并非偶然,两千多年前就有“鲜克有终”的箴言警示告诫过我们。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是人的做事的劣根性的表现。职业教育是怎样背离自己的初心的呢?这是需要认真反思、揭露、澄明,并予以纠偏的。

 

一、折腾不已。

折腾就是背离做事的要旨和真谛,翻来覆去地反复做无意义、不必要和无用功的事。职业教育的折腾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职业教育办学评估问题,2004年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08年变化成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6年又再次变身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尤其是由评估变换成“诊改”,依然是本同而末异的同质化的工作,大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持其内在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沿循评估的路径不断改进和完善。而现在却另起炉灶,推倒重来,忽悠得全国职校又重新折腾一番,真的没有必要。

尽管也有人辩护“诊改”与评估有几个不同,多少区别,以彰显诊改的创新性、必要性,其实都难掩其苍白无力。也许“诊改”的设计者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折腾,反而认为是在创新,是有所作为的表现。其实与其假借创新之名反复的折腾,不如消停无为,更有助于事物借助前驱的势能在渐变的轨道上发展前行,尤其是当我们认定方向正确而又缺乏实质性的创新推进举措的时候,更应该在坚守中继续推进,而不是一次次地回到原点的折腾。

这种换名词、换概念,然后又按照老套路、老内涵重新折腾一番的行为,真的就是原地转圈“猫追尾巴”的游戏,除了自嗨自是、自我戏弄之外,恐怕真无实质必要和意义。

 

二、钟摆回荡。

如果说折腾不已是反复回到原点的再出发,那么,钟摆回荡就是在两极的固定区间内的来回摇摆与复归。

比如职业教育的特性和本质是职业性和能本性。我们的初心应该是追寻和锁定这样的特性和目标而去,无限地接近这一本质,把握办学规律,办应然的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的应然。

但现实却是职业教育太缺乏定性、定力、定数,老是在职业性与人文性,知识性与能力性之间摇摆,在这样的两极回荡。如高职教育办学初期,职业性、能本性少,知识性、人文性多,就强调前者、重视前者;10多年过去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性得到了彰显,能本性得到了重视,就有人开始质疑高职生的文化缺失、知识浅薄、精神虚无、素养低下,指责过度职业化的倾向;或忙不迭地“纠偏”,强调不能只重工具性,把学生当成经济发展机器上的齿轮和螺钉,而应该回归人文教育、文化育人。这就是背离初心、偏离方向的钟摆回荡。老是试图在两极之间找平衡、求兼善。

其实世上本无绝对平衡的事物,更不必说职业教育的两极是绝对不平衡的事物。它是由教育的类型特点、学生的资质、禀赋,决定的,职业性、能本性必须永远放在第一位。而我们非要要求他们技能性强,知识性也不能差,这种闭目塞听、无视现实、妄取强求的行径,只能欲益反损、自我打脸。还有如果职业教育放弃职业性而拼学科性,放弃能本性而求人文性,这还是职业教育吗?其结果只能导致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双输,并无法达及职业性、能本性职业教育初心的彼岸。

 

三、见难而返。

职业教育背离初心的第三种形式是见难而返。

职业教育是办学历史短、师资力量弱、生源质量低的教育,但承载的支撑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期许和肩扛着跻身职教强国的使命却一点也不低。在条件艰窘和心理承压的双重挤兑下,还要为办出高水平而拼争,其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在办出特色见真章的突破点上,更是难上加难。

例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了近20年并不见显著成效和突破,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道“高门槛”和“拦路虎”。笔者曾将这种困境概括为“五没”问题。即没高度(理论不高)——“矮”,理论支撑问题;没长度(长效难求)——“短”,长效机制问题;没广度(宽度不够)——“窄”,覆盖不广问题;没深度(延伸不济)——“浅”,深化不够问题;没效度(效果不佳)——“穷”,效度低下问题。惟其如此,每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到一定程度,顶到了“天花板”,碰到了“硬骨头”,就遽然回头、中道而返,换成新花样又从头再来。如职教集团、现代学徒制,这样就又打回原形。前面形成的经验涣然冰释,累积的能量完全破功,这就是见难而返、背离初心的妥协和败退。

问题的症结还在于,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成效甚微、推进乏力的困境,并不是积极谋划、努力推进,而是消极归因,为自己找种种理由和借口开脱,比如“企冷”。这使我想起了失败者(起码也是失落者)总为自己找理由、而不是找方法的说法。也就无怪一件事做了20年仍然不见起色,无法出彩。

幸而最新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法》等文件,开始正视问题,不再闪躲,将解决问题的出路聚焦在“深化”上、“促进”上,应当说,这是在一以贯之的逻辑主轴上的,是对方向的正确把持和初心的不变坚守,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在解决问题中前进,克服困难中发展,创新突破中出彩。